【1+機制】醫管局:主動出擊成功透過「1+機制」引入新藥 盼競爭下藥價減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5/13 15:26

最後更新: 2024/05/14 09:17

分享:

分享:

醫管局表示,1+機制可以加大競爭,從而爭取減低藥價。(朱永倫攝)

兩隻腸癌藥物早前透過「1+機制」引入。醫管局表示,該藥過去有約10名病人於公院獲批准未註冊下使用,可令病人存活率更長,局方因而「主動出擊」邀請藥廠向衞生署申請註冊,該藥現時已進入醫局藥物名冊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醫管局表示,目前有約80-90種癌藥,透過「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」非註冊下使用,視乎各項因素後會邀請藥廠註冊藥物。局方表示,藥物正式註冊更能確保安全及質量,引入競爭亦能令藥價減低。

政府去年施政報告提出「1+藥物審批機制」,治療嚴重及罕見疾病的藥物,由以往需要兩個國家的藥劑製品証明書(CPP),簡化成只需一個,再附以本地專家的臨床驗証,目前有兩款同藥廠生產的末期直腸癌藥已獲批。

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透露,約10名公院病人,過往一至兩年透過「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」,未經註冊下特許使用該藥。當局「主動出擊」邀請藥廠以公院的臨床數據,向衛生署申請正式註冊,目前該藥已進入醫管局藥物名冊,尚待分類獲資助的類別。

鄧耀鏗表示,「指定計劃」約200種藥物,當中有80-90隻是癌症藥物,部分藥物於本地臨床數據已獲實証,局方會考慮藥效,成本效益等因素邀請藥廠正式註冊藥物。鄧提到,藥物註冊後,質量及安全能獲更大保障。

另外,當局亦希望引入從未於香港使用的新藥。鄧耀鏗亦指,不時有病人組織要求醫管局引入外地及國內已獲使用的新藥,局方會審視並與相關藥廠探討於香港上市。

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坦言,香港市場太小,不少藥廠過往不願加入註冊制度,可能隔很多年才有新藥進入藥物名冊。「1+機制」下新藥加快註冊,可以造成競爭,「我地同人講價背後要有支持,呢家有兩隻嚟緊,甚至第三隻,你個價錢要比平啲喎。」

 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

記者:陳展棋